“推动乡村运营,目的是开创乡村发展新赛道,让‘美丽乡村’转化为‘美丽经济’,带动村民致富。”8月1日,“媒体+”赋能“百千万工程”农文旅高质量发展——真乡平台焕新上线暨广东乡村经营研讨会上,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、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洪盛建议,广东要以挖掘、盘活乡村闲置资源作为未来“百千万工程”的着力点,将乡村资源优势、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、发展优势,通过乡村运营推动资源增值增效,开拓新产品、新业态、新功能,带动农民增收和共享发展成果。
研讨会现场,全国首个乡村旅游服务平台“真乡”正式上线,以“媒体+” 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、赋能农文旅高质量发展,推动媒体从“传播者”向“乡村发展共建者”转型。刘洪盛认为,正值“百千万工程”取得初步成效之际,“真乡”平台上线更具特殊意义,非常契合广东亟需强化乡村运营、盘活利用乡村资源资产的实际。“新媒体参与乡村运营有先天优势,有利于增强凝聚力、创造新的价值、培育乡村人才等。
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、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。
三大优势,筑基广东乡村运营
作为全国首个乡村旅游服务平台,“真乡”首创“一平台三载体”服务体系,致力于推介广东乡村百千万种自然之美、人文之美、土特产之美,欢迎八方来客“游在广东”“游在乡村”,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,助推建设更高水平、更高质量、更有影响力的旅游强省。
海域面积42万平方千米、林地面积1.43亿亩、森林覆盖率达53.03%……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下,一批具有岭南特色和影响力的乡村特色产业正在涌现:珠海斗门凭借海鲈养殖产业成为“中国海鲈之乡”、江门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达261亿元、潮州单丛茶种植面积超过28万亩......
进入大健康时代,广东推进乡村运营的产业优势还将进一步放大。刘洪盛认为,广东“土特产”很有潜力,功能性农产品具有广阔的价值空间。以茂名化橘红为例,2024年8月被列入国家“药食同源”名单,目前已开发深加工产品超200种。“像是粤东地区的油甘果、梅州蕉岭县的红茶、云浮郁南县的无核黄皮这些特色产业,都有待乡村运营的持续挖掘。”
广东的消费潜力同样是推动乡村运营的重要助力。刘洪盛表示,“广东地处我国东南沿海,毗邻港澳,是著名的侨乡,能够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。”国内方面,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强劲的消费能力,也为乡村运营提供了坚实的市场支撑。2024年,广东常住人口达12780万人,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818元、高于全国28227元。
而对提振消费最直接的,就在于广东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。“古村落、古民居作为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,在保留村落文化、“留住乡愁”方面起着重要作用,在挖掘村落文化产业价值、培育经济动能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。”刘洪盛表示,广府文化、客家文化、潮汕文化内涵层次丰富,为文化助力乡村运营、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提供了充足的文化力量。
抱团点金,唤醒乡村闲置资源
乡村运营缺的不是资源本身,而是如何将这些资源有序整合、科学转化、持续运营。
刘洪盛提到,广东和全国一样,快速城镇化使空心村现象凸显,且“一户多宅”现象在广东比较普遍,相当一部分乡村资源长期“沉睡”。
“唤醒”的关键,就在于连片开发中对于乡村资源的整合利用。刘洪盛表分析指出,“乡村运营要重视抱团联动发展,这样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,解决乡村资源碎片化问题,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。”他提到,以强带弱、以大带小,关键是要强化利益联结,完善利益分配机制,如分红、股权、契约及“村委+企业+农户”等模式。
“乡村运营的首要任务,就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。”刘洪盛强调。
而实现这一目标,关键在于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优势,顺应市场需求,不断开拓新产品新业态新功能,带动农民增收和共享发展成果。“接下来,‘百千万工程’的着力点,应在挖掘、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方面下功夫。通过乡村运营推动资源增值增效,将乡村资源优势、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、发展优势。”
在积极盘活资源、谋求发展的进程中,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是:如何平衡乡村发展与资源保护?刘洪盛提出,要树立“用原生态的方式来保护现有的原生态”理念,怀着敬畏心尊重乡村的历史、文化,保护乡村的生态、资源,平衡乡村的发展、保障。“这意味着,既要助力村集体资源资产的盘活利用、保值增值,又要尽可能地保留村落原有的面貌,还要为乡村未来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、科学性、落地性的建议方案。”
共学共营:人人都可以是乡村运营师
近几年,“乡村运营师”这个新职业火了起来。2023年,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起“广东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”,计划三年内培养超过千名乡村“CEO”,将城市圈的人流、资源和管理模式带到乡村,壮大乡村复合型、经营型人才队伍,实现富民兴村。
这条路径的延伸,是乡村CEO向下扎根,带动村民共学共营。
“乡村运营的最终目的,要培养一群‘守村人’‘回村人’,让村民自己演绎发展振兴的主线故事、唱主角。”刘洪盛提到,推进乡村运营,要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的主体作用,强化“人人都可以是乡村运营师”的意识和理念,破解乡村人才缺乏的问题,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。
如何加强运营队伍培育?刘洪盛建议,一要发挥专业团队作用,吸引人才下乡;二要注重加强培养本土人才,强化定向培养;三要注重发挥“乡村网红”作用,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。以广东千名“乡村网红”大培训为例,刘洪盛认为,“这样的培训方式时间短、效果好,为乡村运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。”
“推动乡村运营,目的是开创乡村发展新赛道,带动村民致富,这也是当前推进实施‘百千万工程’取得实效、让群众得到实惠的重要手段。”刘洪盛表示。
采写:南方农村报记者 徐臻
摄影:吴秒衡
上一篇:沟通无效后 最好的心态是:
下一篇:没有了